全国爱肝日 重视肝脏健康

编辑:汪暠     时间:2023-03-22 点击数:



每年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尽管我国非常重视对肝炎知识的宣教,但每年因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病死亡人数仍高达40万。第23个全国爱肝日即将到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这篇文章为大家分享乙肝相关的常识。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乙肝,重视肝健康!

1什么是肝炎和乙肝?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分为两大类,即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型)和非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代谢性、药物性肝炎等)。平时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途径不同。

在我国,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又常因病情迁延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丁肝病毒常与乙肝病毒相伴感染。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2乙型肝炎怎样传播?

血液传播: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血制品,不安全注射,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多为在分娩时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染,少数由子宫内直接感染。

性接触传播:同性和异性之间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也可传播,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男男同性恋者,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高。

乙型肝炎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如母乳喂养、拥抱、亲吻、握手、咳嗽、打喷嚏,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

3感染乙肝有哪些症状?

食欲不振:肝硬化患者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不愿意吃油腻的食物,在吃完食物以后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炎患者的体重还会逐渐减轻。

黄疸:肝炎患者血液中胆红素会升高,从而引起黄疸疾病的出现,在黄疸出现时,肝炎患者还会有皮肤瘙痒的症状,尿液深黄色,大便颜色比较浅。

发热:肝炎疾病会使患者出现低热,怕冷,头晕头痛等症状,发出的症状与感冒症状相类似,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的区分,感冒所导致的发热有时还会有鼻塞流涕。

上腹疼痛:疾病在出现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疼痛,有时疼痛向背部放射,在夜间疼痛加剧,卧床休息以后可以得到缓解,在大声说话或者是咳嗽时,疼痛也会加重。

全身无力:肝炎患者两条腿比较沉重,稍微做一些活动就会感觉到浑身疲劳,工作效率低,有些肝炎患者还会出现失眠的症状。

蜘蛛痣:蜘蛛痣是由皮下小动脉扩张所导致的,形状类似于蜘蛛,大多数的肝炎患者身上都会出现蜘蛛痣。

4如何预防乙肝?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措施,要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接种越早,效果越好。

日常行为注意:注意个人卫生,禁止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禁止在非正规单位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进行创伤性操作,如洁牙、纹身、打耳洞等;使用注射器时,应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共用注射器;禁止使用未经严格检测的血制品和输血;杜绝无保护的性行为。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师范大学天门山校区管委会办公室版权所有